症状
该病能危害多种植物,大叶黄杨最易感染此病,幼苗死亡率达80%以上。此外,还危害松、柏、香榧、金钱松、杜仲、枫香、洋槐、板栗、水杉等林木的幼苗。黄杨幼苗发病初期,苗茎基部近地面处出现褐色斑,此时叶片开始失绿并下垂,当病部包围整个茎基部时,全株开始死亡。此时,根部皮层腐烂,仅留木质部,如拔起病死苗,根部皮层往往完全脱落。
发病规律
病菌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,次年从植株伤口侵入。此病多在梅雨结束后开始发生,发生轻重与7~8月的气温、雨水有关。一般7~8月气温高,持续时间长,病害则发生严重。
防治方法
园艺措施:一是选择地下水位较低、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圃,容器育苗必须用无病原菌的土壤配制营养土,并坚持轮作制度,不在同一块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。二是施用腐熟肥料。三是在高温季节搭荫棚,可降低苗床温度,可使苗木发病率减少85%以上。
化学防治:一是杀死病原菌。茎腐病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,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。育苗前可用枯枝、枯叶、干草均匀撒在苗床上,点火焚烧,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。或在每亩苗圃地中施入石灰粉25kg或硫酸亚铁粉15~20kg,以抑制病原菌。二是出苗期开始,苗圃用波尔多液(硫酸铜∶石灰∶水=1∶1∶160)喷洒幼苗,使幼苗外表形成保护膜,防止病菌侵入。发病后,及时清除病苗,在病苗穴周围撒石灰粉,以防止蔓延。
微信扫一扫加好友
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抖音扫一扫关注我们
上一篇:大叶黄杨立枯病
下一篇:2013年最新苗木价格